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走在考研路上的你有沒有存在這些心理弱點呢,如果不小心中招的話一定要及時調整一下哦,千萬不要讓這些心理弱點影響了自己的備考路程。
►放大化
中國有句俗語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樣就會息事寧人了。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總喜歡將事情無限放大,當然這跟一些媒體也有關系。不過,這正應了這部分人的心理。例如,炒作一詞就是,將一件小事鬧得個滿城風雨,實乃讓人厭惡。這是媒體,那個人呢?
放大化,最典型的體現在身體上,比如偶爾失眠,一件小事,被自己一放大,立馬嚇壞自己,再次強迫自己睡覺,但越是這樣越睡不著,便陷入了死循環當中。生活中,有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
►疑心病
不得不說,這個心理弱點讓許多人“躺槍”,為什么呢?因為身邊總有這么一個人。而考研路上我們身邊或我們自己有疑心病就不太好了。
敏感多疑,舉一個最簡單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談戀愛中的男女。怎么更好地一邊準備考研一邊兼顧戀愛是讓很多人為難的問題,這種疑心病,更多時候不僅不能帶來雙方的喜悅,而且還會加劇彼此之間信任的流失。因為你的疑心病造成了一種認知失真的現象。
►爭公平
公平,有時候人生詞典里沒有“公平”二字,代替的是“合理”。以前失敗了什么的,會指著天罵:這不公平!現在認識到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連地球都不是圓的,何來的公平!我們只有理性認識公平,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保持合理。不要太過于極端,公平只存在文字當中。
►應該論
我應該怎么樣?你應該怎么樣?這是應該論的兩個主體,一個是要求自己,一個是要求別人。要求自己,是一種心理強迫和完美主義傾向。在做事情的時候,心里總有一個“小人”在跟你說,應該這樣,不然會怎樣。還有一種就是不合理情緒,認為別人做得不行,常常會對他人說,你應該怎樣。根據日常生活觀察,持有應該論的人,往往人際關系不怎樣。
►貼標簽
貼標簽,是一種典型的不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人常常喜歡給別人和自己貼一個標簽。對于別人,他一般會用“什么的人”作為總結。對于自己貼標簽,有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感覺。例如,別人說你了,批評你了。你來了一句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意思是說,我就這樣,你看著辦?
►依賴癖
這里說的依賴不僅僅是一個人依賴另一個人的依賴,而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依賴。人都有依賴的習慣,除了自身的惰性外,就是安全感和力量的缺失。依賴癖見于女性群體居多。但是現在發展到幾乎每個人都有依賴癖,比如依賴手機。
有多少人機不離手,上班,下班,乘車,吃飯,睡覺,聊天,工作,手機都沒離開過自己,如果不小心沒帶手機,就會不習慣;如果手機丟了,就會焦慮不安。
那除了手機,還有什么依賴呢?太多了,例如電腦、化妝、咖啡、香煙……
►尋贊癖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流行“點贊”。每當網友在自己的心情或微博下點了一個zan,就感覺有成就感啊!有木有?而且贊的數量直接說明人氣。這是網絡,當然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有些人特別喜歡聽別人夸贊他的話,一點都接受不了那些不好聽的話。可謂是“忠言逆耳”。因此,得到不到別人的夸贊而心生苦惱,或者因聽不進別人的議論而義憤填膺。讓自己的情緒忽高忽低,實在令人費解。
►至善狂
這是怎樣的心理弱點呢?說它是弱點,也不能肯定。因為這種心理要求有時候會把事情做得很漂亮,有時候卻讓自己糾結不已。至善狂,就是喜歡做事情要達到最好的地步。要求自己或別人的所作所為一定要十全十美,是種典型的完美主義者。
不過,這樣的要求不可能每次都能實現,一旦不能如自己意愿,最終就會產生一種幻滅感。
►自封心
什么叫自封心呢?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人對自己所作為的行為往往設置一個限度,一旦達到某種程度便不會再向前一步,不愿意再改變自己。
懶。總是借口秉性難移,不愿意改變自己,發展自己。這樣的心理最容易讓自己變得不敢突破自己,讓自己庸庸碌碌。
►內疚狂
我們現在常常討論責任感的問題,不過,有一種責任感卻會讓當事人難受不已。這就是內疚狂――一種畸形的責任感。
內疚,我們都有過,那種自責難過的復雜心理,會讓人沉浸在一種不能自拔的陰影里。有的考研er因為今天復習狀況不佳或者沒有完成計劃就會感到內疚,認識到失誤及時糾正即可,不必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