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轉眼MBA就到尾聲,工作找完、也看著同校同學和友校同學們紛紛定了去向。回過頭來,和還在申請的同學們分享一些肺腑之言。由于是個人觀點,一定不是完全客觀公正的,大家批判著看即可。時間有限,只聊聊和一些關鍵選擇相關的問題。只面向普遍的申請人群,大神和對人生意義異常清晰者請忽略。
一、MBA該不該讀?
不論嘴上承認不承認,每個學校至少都有1/4的人是讀了不如不讀的。從身邊例子來看,以下幾類適合讀:
-穩賺不賠型:Pre-MBA年稅前收入低于40萬。進到S16學校,只要點兒不要太背,畢業之后薪資翻番還是有保障的。
-逼上梁山型:原來的行業或職能太爛,干不下去的。
-Americandream型:希望借機轉換到美國工作和生活的。
-生活在于體驗型:不缺錢希望體驗兩年留洋生活的。
除此之外的話,就很有可能踩到“讀了不如不讀”的坑兒里了。尤其是:
-沒事找事型:工作年限偏長(>7年),本身職業發展和收入都還不錯的。
-情結難忘型:在小時候對出國充滿了無限憧憬,多年以后哪怕情況并不適合,卻還久久不能忘懷。真的別把這個東西當成什么信仰,說白了八成的意義都在于找工作,你和你的同學都一樣;也別覺得這光環、這圈子就牛逼上天世界盡在掌握了,不信你算算以MBApay在北京上海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得起房,你再少掙兩年工資、多出兩年學費是不是安家夢都越來越遠了。
二、如果讀,如何選校?
既然八成的意義都在于找工作,那么咱們還是務實一點。畢竟很多學校宣傳能力比就業能力強很多,那要是運氣不好最后只能啞巴吃黃連。有申請人問起學校還只能挑好的說,不然人品和黨性都會被校友圈質疑。
我認為的第一個選校標尺,無疑是排名。但我覺得排名的核心價值只在于分檔,在同一個檔內,一定要更參考就業方向的實力來定。如果機械的去扣一名兩名,那不僅毫無意義,反而容易把自己帶坑兒里去。
我自己是這么分檔的,很粗暴簡單:
HBS/Stanford>Wharton>其它M7>其它S16>S16之外的。
我覺得檔與檔之間沒有什么可糾結的,除非是家庭一定要去哪個城市、下一檔的學校給了接近全獎等非常特殊的因素。
上面那段對絕大部分同學來說幾乎是廢話。下面關鍵就來了,一檔的學校之內,如何選校呢?
我覺得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一定還是要以就業方向為核心。別的什么學校聽起來洋不洋氣、校友圈子(尤其是母university的)傳的多么牛逼都要往后放一放,原因一是本身很多東西在于宣傳,聽到牛逼的很可能只是宣傳做的比較到位甚至忽悠的膽子比較大;二是MBA的交情都在于你有幾斤幾兩你才能真正和類似斤兩的圈子走近,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那么提升圈子的籌碼主要就是更好的工作,而不是你們校史上有誰誰誰-你不牛的話這些和你有啥關系?
接下來分就業方向來講講吧,基本靠這兩年的道聽途說、耳濡目染。不敢說多權威,但相信比自己申請那會兒從各種宣傳那了解的東西多多了也準確多了。由于H/S/W在第一步就有定數,所以我們只討論三校之外的學校。
-InvestmentBanking
先搞清楚這個就業方向好壞的核心區分因素是什么:IB是個很靠關系的東西,你要是約不到人喝咖啡、找不到人挺你,那面試都拿不到。所以這里我們主要看兩點:一是在BB投行校友多不多,二是校友對中國學生幫不幫忙。
M7剩下4所其實都還不錯,Sloan、CBS、Booth都是金融強效,包括大家覺得不是金融校的Kellogg其實戰績也不錯。畢竟拼的是“關系”,不是“金融”。
S16里,推薦Stern,Yale和Johnson。Johnson雖然看起啦在S16里排名靠后,但是找IB就是管用。
-Consulting
與IB不同,consulting拿面試更多的是靠以前的經歷,進入面試后相對拼訓練水平。所以這里我們主要看兩點:一是MBB在該校發面試慷慨不,二是該校Consulting的整體訓練氛圍和訓練水平。
M7剩下4所里,首推Kellogg,次推Booth,Kellogg在Consulting的優勢是巨大的。另外兩所找Consulting也不賴,但對非M7學校中強的幾所并無優勢。
S16里,首推Tuck,Ross,次推Fuqua和Darden。從近年數據看,前兩所還是有優勢些。
-HighTech
其實Tech、Healthcare和其它Corporate的核心都是之前的校友網,經常出現Targetschool招人扎堆的現象。Tech公司由于很多engineering出身高管,還很受母學校工學實力的影響。所以我們主要看:一是該校MBA在主流Tech公司的積累和人脈如何;二是該校工科校友在主流Tech公司影響力如何。
M7剩下4所里,首推Sloan,次推Kellogg和Booth。
S16里,首推Haas,Ross,他們的母校都有著全美頂級的engineeringschool,歷年MBA去Tech的也多。次推UCLA和Johnson,UCLA地理位置無敵,Cornell的工科其實也很強,還有專門的一年制TechMBA足見用心良苦。
-Healthcare
其實和Tech也很像,母校相關專業的影響很大,直接說觀點吧:
M7剩下4所里,推薦Sloan。Boston本身就是生物醫藥高科技云集的地方。
S16里,推薦Fuqua。Duke在healthcare方向那是杠杠的,認定healthcare的話,我覺得非H/S/W的M7和Fuqua之間都值得斟酌。
-Corporate
還是和Tech、Healthcare類似。由于潛在recruiter集中于中西部地區,所以中西部地區學校難免會占(巨大的)優勢,直接說觀點吧:
M7剩下4所里,推薦Booth和Kellogg。理由簡單到爆,因為身處中西部,所以歷年來進去了很多自己人,就是有優勢。
S16里,推薦Ross,Darden,Fuqua。這三所看似普普通通,其實還算是經濟好用。
-VC/PE
VC/PE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圈子,而且通常沒有正規的Oncampus招聘。回國做的話有個VC/PETrek,基本只邀請M7學校的參加。這里我們主要看:校友、校友還是校友。
M7剩下4所,其實差不多,都已經足夠好了,誰要說碾壓誰也難。
S16里,推薦Haas,Fuqua和Yale。Haas很沾在硅谷的光,并且Berkeley校友圈中創業、創投圈的也多。Fuqua在國內投資圈頗有人脈,也是難得的VC/PETrek???。Yale有沈南鵬和張磊兩位大佬駐場,學弟學妹們也是大樹底下好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