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經濟基礎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而工作是我們獲得收入的大部分來源。工作很重要,但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工作?這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反問自己的問題。

一、關于工作與生活

 

  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左右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

  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個人的成功,而進外企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于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并不會給業績帶來什么了不起的影響。

  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么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板,會怎么選擇?有的是不要高薪水、只要出位的精明強干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為什么還要用你?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

  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并不能說明什么。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于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

  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就驕傲自滿,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學習,而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

  二、根源

  有沒有覺得干了一段時間以后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為什么不快樂?你為什么憤怒?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

  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為焦慮而迷失方向。

  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的東西,我們把它稱之為目標,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記了是什么能使我們更快樂。

  三、什么是好工作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為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為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于別人是最好的,對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對于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的續集,也不是兒女的前傳,只有你才能對自己的一生負責。

  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后,沒什么可后悔。

  四、跳槽與積累

  跳槽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頻繁跳槽的后果會讓人覺得沒有忠誠度。

  要跳槽肯定是有問題,很多人跳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不開心,如果這種不開心,在現在這個公司不能解決,那么在下一個公司多半也解決不掉。你必須相信,90%的情況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沒有那么爛,你認為不錯的公司也沒有那么好。每個公司都有它的問題,沒有問題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換個環境你都不知道會碰到什么問題,與其如此,不如就在當下把問題解決掉。

  人生的曲線應該是曲折向上的,偶爾會遇到低谷但大趨勢總歸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脈沖波一樣每每回到起點。

  資本靠的就是積累,這種積累包括人際關系,經驗,人脈,口碑……如果常常更換行業,代表幾年的積累付之東流,一切從頭開始。與其從頭開始,還不如熬過去,向上跨一大步。要知道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每個人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碰到幾個瓶頸,你熬過去了而別人沒有熬過去你就領先了。

  五、等待

  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回報,并不是你每一點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報,并不是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能被理解……

  這個,就是世道。世道不夠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氣么?

  很多時候,人需要一點耐心,一點信心。每個人總會輪到幾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辦法。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于你的那一刻。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悶的日子,能想象得出他們為了生存而掙扎的窘迫。在他們一生中最燦爛美好的日子里,他們渴望成功,但卻兩手空空,一如現在的你。沒有人保證他們將來一定會成功,而他們的選擇是耐住寂寞。如果當時的他們總念叨著“成功只屬于特權階級的”,你覺得他們今天會怎樣?

  逆境,是上帝幫你淘汰競爭者的地方。

  六、選擇

  我們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選擇。

  我們的未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你可以選擇在是否在痛苦中繼續堅持,是否拋棄掉自己的那些負面的想法,是否原諒一個人的錯誤……生活每天都在給你選擇的機會,每天都在給你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你可以選擇賴在地上撒潑打滾,也可以選擇咬牙站起來。有些選擇不是立桿見影的,需要累積。

  你選擇相信什么?你選擇和誰交朋友?你選擇做什么?這些選擇當中,意識形態層面的選擇遠比客觀條件的選擇重要得多,比如選擇做什么產品其實并不那么重要,而選擇怎么做才重要。選擇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選擇怎么帶這些人才重要。

  我不敢說所有的事情你都能選擇,但是絕大部分事情你有選擇,只是往往你不把這當作一種選擇。認真對待每一次選擇,才會有比較好的未來。

工作是我們每個人要立足于社會的基礎點。當你20多歲時,十年之前,周圍人對你的態度取決于你父母的收入的高低;十年之后,周圍人對你孩子和父母的態度取決于你的收入的高低。經濟基礎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而工作是我們獲得收入的大部分來源。工作很重要,但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工作?這是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反問自己的問題。